富有东方意蕴的西湖,不仅涵纳着天下独绝的美学价值,而且积淀着十分深厚的人文历史。大型电视纪录片《西湖》,将以恢宏的视野和精微的视点,集婉约与豪放于一体,熔纪实与写意为一炉,不但要注重细节,而且要打开空间,力求这一部西湖新作,能够贯通中国历史的文澜道脉,能够发掘江南文化的深层底蕴,能够博采独绝天下的四时光影,使之成为一部视觉艺术的西湖全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对与西湖相关的人物、景物、文物与风物进行深入细致的拍摄,同时,也将对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施诸情景再现,对西湖演变的往古岁月再作三维复原。
通过披阅西湖的文献史料,通过分析已有的各类作品,和通过对与关于西湖的具体采访,在事件分类、人物分类、细节分类、景点分类和再现分类等诸项工作的基础上,《西湖》产生了十集的篇目,它们依次为《西湖云水》、《临安的记忆》、《西湖旧影》、《湖山晴雨》、《香市》、《戏文的神采》、《画印西湖》、《西博往事》、《伊人在水》和《天堂》。这些篇目,不但与统领全片的主题紧密相衔,而且有着各自的独到使命,同时也将展示出“和而不同”的艺术特色。仅以《西湖旧影》为例,它既要争取搜集到大量的早期影片资料,又要计划在同机位、同景别、同景物而又要摄取到不同景色的前提下,完成西湖旧影与当今风貌的比照,使这部作品具有一种文献感。
《西湖》第一集:西湖云水
西湖因何而诞生?谁创造并改造了西湖?西湖的美丽从哪里开始?云水无涯,谁能说得清西湖的前世今生?世事多变,我们是否可摆脱时间的束缚,一览西湖变化之全貌?
作为大型人文类纪录片《西湖》系列的首篇,《西湖云水》从历史人文的高度概括了西湖的变迁,也用地理科学的态度描述了这一泓碧水的真实面貌。
《西湖》第二集:临安的记忆
距今883年前的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登基,改号建炎,史称南宋。南宋王朝在杭州建立行在,杭州一跃成为帝国的国都。宋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中历时最长的王朝,“临安的记忆” 将全景的展现当时临安城的方方面面,重现那段恢弘而神秘的历史。
《西湖》第三集:西湖旧影
光影记录,是关于西湖的历史记忆中最为可信的凭证。流转的光阴,以胶片的方式定格为“西湖旧影”。
从摄影术发明以来,西湖的身姿就被各种镜头忠实记录,百余年后,各种旧影瞬间汇成了一部最接近真实的西湖影像集,甚至,从这些的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命运的西湖倒影。
《西湖》第四集:湖山晴雨
从毛笔书写的时代,到钢笔书写的时代,再到键盘书写的时代,人们留下的礼赞西湖的作品,已经浩如烟海。但是,如果我们悉心地爬梳,就会发现,这些文字,其实大多都没离开一个共同的视点,这便是——湖山的季节。
春在堤上之柳,夏在水面之荷,秋在满陇之桂,冬在孤山之梅。西湖之美:尽在湖山晴雨。
《西湖》第五集:香市
一种绵延千年的东方民俗,一场百万江南人共飨的盛举。即使山川已载不动历史的尘埃,湖边的香客还能透过缭绕的烟雾触摸自己的佛光。虎跑泉边苦行的背影,灵隐寺中放诞的灵魂……千万人千万次朴素的回眸与对望中,万般红尘一闪而过。这是一个关于菩提的故事,西湖里开出一朵白色的莲花。
《西湖》第六集:戏文的神采
那些生发以及流传在湖畔的传说,被民众赋予瑰丽的想象,演绎成戏文的神韵。《白蛇传》、《梁祝》、《红梅阁》、《长生殿》……氍毹歌台上的离合悲欢,掩映着销金之地的繁华或颓败。西湖山水,一片笙箫环绕的粉墨湖山。
《西湖》第七集:画印西湖
通过西泠印社和中国美术学院两条主线的讲述,“画印西湖”将上迄两宋,下至民国,全面的展现西湖美术史和篆刻史的全貌。南宋四大家、吴昌硕、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等生活在如画的西子湖边的西湖篆刻和西湖美术大师们将第一次系统的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西湖》第八集:西博往事
很多西湖边的人也是闻所未闻:北山街到孤山之间的西湖湖面上曾经有一座桥?也就在那时,许多人才第一次听到了“西湖博览会”这个名称。因为这座桥,曾经是1929年西湖博览会的标志之一。
时光回溯八十年,一次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民族实业家们的风云际会,就在风轻云淡的西子湖畔盛装登场……
《西湖》第九集:伊人在水
从苏东坡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开始,西湖就已经是一名女子了。与西湖有关的女子,是这西子美景中最美丽的部分。
伊人在水,她们因才华而为世人所识——
五名女子,五段婚姻,五幕不同的人生悲喜剧。
——伊人已去,西湖边却尽是她们美丽的踪迹。
《西湖》第十集:天堂
西方人眼中的天堂,被认为是可以永远获得幸福的地方,后来则延伸为优美、安宁与愉悦的生活环境。在号称天堂的杭州,二者浑然一体。从13世纪末开始,西湖,就成为了世界的西湖,拥有西湖的杭州,正是人们心目中的天堂。